今年10月10日至31日是我国第16个全国“敬老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的敬老箴言,恰是“敬老月”的应有之义。数据显示,我市60岁以上老人有54.6万人,占比31.1%。如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已走进不少老人生活,但覆盖有多广、社区能提供哪些服务、服务供给能否跟上老人的多元需求?又该如何整合资源破解供需失衡?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朝夕相伴 居家养老的贴心服务

清晨,零下10℃的低温让太平区高德街道海隆社区的窗玻璃凝起薄霜。独居老人王大伯一遍遍擦拭玻璃,目光紧盯着楼下。8点刚过,看到社区工作人员丁爽和网格员郑春玲迎面走来,“又来帮我打扫卫生、擦玻璃啦!”王大伯迎了出来,熟络地拉起家常,“逢年过节还带着米面油来看我,比亲人还贴心。”
“今天身体状态不错,跟楼下邻居唠嗑呢”“出来溜达,叮嘱他遛弯戴帽子”“告诉他有事随时给我或者社区打电话,手机上设有快捷拨号键”……社区网格员郑春玲的《陪伴日记》记了厚厚一本,字里行间满是暖意。
“我们对辖区内老人进行‘红黄绿’三色分级服务。”高德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赵月介绍:对高龄、特困等“红灯”群体推行“日走访+随时响应”,独居、部分失能“黄灯”群体实行“周跟踪+定期回访”,生活自理的“绿灯”群体有“月动态+常态联系”。网格员记录老人需求,能解决的当场办,难办的及时反馈,形成“陪伴——收集——解决——反馈”的闭环。截至目前,已上门服务176次,涵盖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等,解决急难问题47件。街道还联动1家医疗机构、3家养老机构建“15分钟应急服务圈”,设热线应对紧急送医、临时照护,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
“黄大爷,这是您的取暖费收据,您收好!”10月下旬,新邱区街基街道中兴社区“红色代办”服务队志愿者刘素梅,将刚代缴完的取暖费收据送到黄大爷手中。黄大爷因患脑血栓行动不便且独自一人生活,取暖期临近还迟迟没有缴纳取暖费。刘素梅在日常走访时发现这一情况,当天就帮老人解决了难题。
截至目前,全市像中兴社区这样的“红色代办”服务队已覆盖很多社区,网格员同步开展入户探访陪伴,提供生活照料、健康保健、精神慰藉、代购代办等服务,累计提供服务7859次,其中生活照料服务2982次、健康保健服务416次、精神慰藉服务1653次、代购代办服务2351次。
从“被动等待”到“主动上门”,我市以“代办+陪伴”织密居家养老服务网——无论是日常照料、应急响应,还是生活代办,都精准对接老人在家养老的核心需求。这不仅填补了独居老人的居家生活空缺,更以贴心服务延续“老吾老”的敬老传统,为城市居家养老提供了可参考的基层解法,让银发岁月的幸福有了实在依靠。
居安思危 居家养老的便利改造

“以前我腿脚不方便,很少出门,现在有了轮椅和坡道,天气好的时候,我就能坐着轮椅去楼下晒晒太阳!”92岁的刘奶奶住在新邱区,说起家里的变化,她笑得合不拢嘴。这是我市适老化改造“一户一策”的缩影。专业评估团队上门定制改造方案,对半自理老人家庭加装扶手、防滑垫,辅助老人提高自理能力;针对失能老人家庭,配备护理床、座便凳,减轻照护者的照护压力。2023年以来,我市已完成家庭适老化改造1706户。
居家安全有了保障,健康需求也有及时回应。“附近的多个医疗机构医疗专家团队经常来社区义诊,签约家庭医生后,有个头疼脑热随时能咨询,比跑医院方便多了。”海州区站前街道创业社区的李大伯拄着拐棍在楼下遛弯时向记者介绍。据街道办事处负责人介绍,辖区12个社区均与卫生服务站合作开展家庭医生签约,为老人提供健康服务。同时,网格员则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搭建起“网格发现——家医评估——医院诊疗——居家康复——网格管理”的健康闭环。
新邱区街基街道文慧社区与阜新市齐彦平综合门诊部合作,成立“家医户晓”党群服务站,实现医疗资源与社区服务深度融合,不仅为老人提供便捷的健康服务,还为260人次减免医疗费23974元、免费体检223人次。社区附近的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还集成了老年活动室、日间康复照料室和幸福食堂。食堂为9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就餐,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还有志愿者上门送餐。日前,文慧社区与海州区站前街道创业社区和清河门区乌龙坝镇蒲草泡村共同入选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名单。
眼下,这样贴合老人需求的居家养老服务,已逐步走进我市更多老人的生活里。为给服务推进筑牢制度根基,我市先后下发《阜新市幸福养老服务体系工作方案》《阜新市康养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方案》等十余个扶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以完善的制度机制保障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扎实开展。在此支撑下,全市依托64家养老机构、15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5家日间照料室和18家社区食堂,已形成覆盖助餐、助浴、助洁等“六助”服务的养老体系,年服务老人超30万人次。阳光大姐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等家政企业提供上门服务,细河区、太平区试点的“银发服务专员”“社区养老管家”服务,更让居家养老的幸福感与安全感持续升级。
从“一户一策”的适老化改造,到“闭环衔接”的健康服务,我市正以多元服务构筑居家养老保障网。这些举措既让老人的居家生活少了顾虑、多了便利,也让“家门口养老”从理念变为现实,用有温度的服务托起老年人的幸福晚年,为城市养老服务的细化落实提供了生动注脚。
邻里守望 居家养老的多元保障

“今天气温可是降到了零下十多度了,遛弯晚会儿出门。把床单先用温水泡上,一会儿我去帮您洗了,我先给包叔送感冒药……”清河门区新北街道西花园社区“邻里爱”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王艳君一大早就给社区里 61岁的独居残疾老人王大叔打电话念叨着。挂了电话,她拎着药袋匆匆出门,这样的冬日守护,早已成了她的日常。
在我市的很多社区里,像王艳君这样的“邻里爱”志愿者还有很多。文慧社区银龄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胡宝忠、黎元忠,从2021年起就成为75岁残疾老人阎大爷的“手和脚”:雪天里从食堂打热饭送到床边,记着老人的药名提前配好送上门,冬天来临前仔细检查暖气、送来厚棉衣。这样的邻里互助志愿服务队伍,用串门、拉家常的方式,把温暖送到老人身边。社区还常办健康讲座、文艺演出,让老人们走出家门,和邻居唠唠嗑、看看戏,日子热闹又舒心。
暖心之外,居家安全更是牵挂。各社区的“居家安全隐患排查队”常往老人家里跑,网格员记下问题,维修师傅及时整改,换老化电线、紧松动燃气阀,把安全隐患一一消除,让老人住着踏实。
为防老人走失,我市在省内率先为65周岁以上有意愿的老人,免费发放了2.6万个安全手环,不仅能定位,还能凭手环免公办景点门票、享部分药店折扣。结合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我市免费配备了500套一键呼叫报警器、燃气报警器、水侵报警器和智能手表等设备,通过物联网接入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老年人及其家庭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智能化居家生活监测,默默守护着老人的居家安全。
阜新居家养老服务以“需求为导向”构建多层保障网:从“红黄绿”分级陪伴、“红色代办”解急难,到“一户一策”适老化改造与健康闭环服务,再到邻里互助、安全排查与智能守护结合,层层递进覆盖老人生活刚需。其核心在于“接地气”——以制度为基础、以社区为支点、以邻里为纽带、以科技为补充,既解决老人的现实困境,又传递城市的温度。让银发岁月既有温度,更有稳稳的幸福,真正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好愿景。
信息来源:2025年11月01日 阜新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