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辽宁频道消息(张琪):在沈阳市沈北新区虎石台街道团结社区,清晨的阳光洒在一个名为“爱心大果子”的摊位上。摊主毕淑艳动作麻利地翻动着油锅中的面坯,金黄酥脆的大果子香气四溢。谁能想到,这位笑容满面的母亲曾因丈夫早逝、大女儿脑瘫、二女儿病逝,生活无望而濒临崩溃。
命运多舛,单亲母亲独扛生活重担
毕淑艳,一位普通的母亲,2014年举家从朝阳县搬迁至沈阳市沈北新区,本想着在这座城市里开始新的生活,却不料命运对她开了一个又一个残酷的玩笑。丈夫岳志会因肝硬化离世,留下她和两个女儿相依为命。长女岳莹先天性脑瘫,没有户口,生活不能自理;二女儿岳阳又在花季之年因突发脑出血去世,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毕淑艳一个人肩上。
毕淑艳接受媒体采访 摄影 张琪
“那时候我真的觉得天塌了,整个人都绝望了。”毕淑艳回忆起从前,眼中闪烁着泪光,“我一个人带着脑瘫孩子,家里没有一个顶梁柱,那种滋味谁也不知道。”
转机始于2022年,团结社区网格员在日常网格排查走访中了解到毕淑艳家的情况后,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给社区党委。团结社区党委书记梁德宝立即启动“党建引领+多方联动”救助机制,让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重获新生。
沈北新区虎石台街道团结社区干事王铮(左)探望岳莹 摄影 王江宁
社会救助,多方联动点亮希望之光
大女儿岳莹没有户口这件事,一直是毕淑艳的一个心病。她之前咨询为长女落户的操作流程,只因没有能力拿3000元的亲子鉴定费用,落户的事迟迟不能办理。亲子鉴定费用挡不住落户的脚步,社区党员募捐3020元,托起了一个脑瘫女孩的“身份之光”,让岳莹终于拥有了姓名。
社区党员为岳莹募捐3020元亲子鉴定费用 供图 虎石台街道团结社区
作为一名先天性脑瘫患者,岳莹符合“单人保”政策条件。在社区和相关部门的努力下,成功帮其申请到了最低生活保障单人保以及残疾人护理补贴。
“沈阳市的低保标准逐年提升,2023年低保户的标准是793元,2024年提高到821元,今年又继续提升到850元,又涨了29元钱。”沈北新区虎石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欣欣介绍道,“虽然对于有能力的人来说,这29元钱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像岳莹这样的群体来说,最起码一日三餐有了保障。”
五年来,沈阳市连续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标准,累计发放救助资金42亿元。从“单人保”到“服务清单闭环”,沈阳社会救助编织了一张“民生安全网”,为像毕淑艳这样的家庭兜底。
自立自强,以爱反哺传递社会温情
社会救助体系绝非只停留在“给钱给物”的物质层面,它更渗透于救助服务的每一个细微环节,正从单一物质类救助向“物质+服务”综合救助模式转变,从传统的“输血式”救助向“造血式”帮扶转变。了解到毕淑艳有炸大果子的手艺后,街道和社区立即行动起来,为她协调解决了摊位租金问题。从店铺装修到牌匾设计安装,再到原材料采买……在多方努力下,“毕大姐爱心大果子摊”在虎石台早市正式开业。
毕大姐爱心大果子摊开业 供图 虎石台街道团结社区
“我真的没想到,自己还能有这样的机会。如果没有大家帮助,我和孩子真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毕淑艳含泪表示,“感谢街道和社区的帮助,让我能够凭借自己的双手改善生活。”
如今,她通过摊位实现自立,更以赠送大果子的方式回馈社会。营业当天,她“以爱反哺”,将炸制的500根大果子赠予社区77户低保家庭。
从“保障基本生存”到“赋能尊严生活”,沈阳社会救助正在为低保家庭重新定义幸福的模样。
如今,毕淑艳的大果子摊已经成为虎石台早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信息来源:2025年07月14日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